不仅女娲、西王母的神话形象被扭曲,日神羲和与月神常羲原本是一对姐妹,也被后世扭曲,甚至连性别也改了。
羲和成为了太阳的母亲,后来直接改了性别,从“日母”变成了“日御”。
也有学者认为,“羲和”与“常羲”是同一人,是日月女神。
还有水神宓妃,在天问、离骚里还是河神雒嫔,后来成为了“宓妃”,又跟后羿成了一对。
而且原本也是没有配偶,后来先是配“羿”,没错,就是配给嫦娥的“羿”,又配曹植。
曹植“啊”
他是写了洛神赋,是赞美了洛神宓妃,但是也不至于因为这样就成为洛神夫君吧
他还不知道,在文人的笔下,他的嫂嫂甄宓成为了与他生死绝恋的洛神,更不知道恃才傲物、风流无度的自己在后世的爱情传说中成为了痴情才子。
曹操看向自己疼爱的儿子,眼神闪烁。
曹植自幼多才,他非常疼爱,一度想过让曹植来当世子。但又嫌弃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曹植常常任性而行,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屡次因为醉酒误事,但依然丝毫不改,个人风格可谓是后世所谓的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作风的鼻祖之一。
但曹操还是没想到,后世竟然还能传出儿子跟洛神的“配对”。
这岂不是更加说明,曹植只适合当风流才子,不能委以重任
曹操的心里彻底有了决定,哈哈一笑,朝曹植举杯“来,子建,为父因为你多了一位女神儿媳,可喜可贺”
曹植脸色僵硬,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丕笑着也跟着举杯,心里却安心了许多。
曹植,果然更适合当风流才子,日后就这么高高捧着,当河神之夫,当河伯,或者当才子,都行。
只要别来抢自己的位置就行。
还有精卫,女娃是唯一一位没被配夫君的女神,但是篡改了死因。
哦不对,在明清小说里又给配了夫君。嗯,古代的男人真的好忙。
天幕再次放出精卫的演变史。
“精卫故事”现存最早版本是在晋代郭璞整理注释的山海经中:“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时主要是记叙了女娃是炎帝的女儿,游东海溺死后化为精卫,填海复仇。
魏晋时期,西晋张华在博物志里写道“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曰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到此时,精卫故事没有了海难变鸟的情节,“填海”变成精卫鸟的生物特性。
张华另外还记录“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
,印东海北山”,精卫除了填海,还受帝女湘夫人的驱使,成为了被人役使去取玉印的使者,英雄性变弱。
而发展到了明朝,在余象斗重编的列国前编十二朝里演变成求仙路上因难舍儿女之情遭遇海难、坚守婚约,反抗龙王而化鸟的故事,精卫成为了一位贞节烈妇。
嗯,怎么能说没有明清特色呢
余象斗,是明末清初人,重编的余邵鱼创作的历史小说列国志传,余象斗是余邵鱼的族孙,自己重编,自己刻印,自己发行。
此时,余象斗被说得十分尴尬。
以余氏为代表的建阳书坊主坚持不涉艳情作为刊刻底线,为了抵制万历年间已经十分盛行的,根据市场喜好特意刊刻的贞洁烈妇小说,这本列国前编十二朝很受欢迎,没想到此时被天幕这番话一说,感觉有些丢人。
此时天幕还没明说女娃和精卫的真实身份,余象斗只能暗暗希望,不要太离谱不要太离谱
那么女娃和精卫到底是什么人女娃又为何化鸟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女娃,的确是炎帝的女儿。
但是,女娃的死,并非所谓的游玩溺水而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甲骨文来看。
天幕放出“游”的甲骨文,也可以写作“遊”,字形似一个人执旗行走。
说文解字中解释“游,旌旗之流也。”
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认为“遊声符斿。斿表示竖起氏族之灵寄宿之旗出行。为遊、“游”之初文。神灵宿于旗帜,神灵之出行、神灵之任意而行,谓遊、遊行。”
什么情况下会举着旗帜巡游
放在封建社会,是帝王或者将领出巡;
放在远古氏族时期,旗帜不止是王者的象征,带着神灵,那只有一种情况祭祀。
女娃的东海之游,带有巫祭意味。
而结合女娃炎帝女儿的身份,女娃有炎帝一样的属性火。女娃来进行祭祀,是为了治理水患。
此外,结合精卫鸟的图腾,女娃死后化身的尸神精卫,也是一种太阳鸟。
汉朝,班固等人编纂的白虎通义记载“炎帝者,太阳也”。
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为日之代词”。
现代史学家段玉明认为“精卫实为一只太阳鸟。”
现代考证,炎帝部落生活在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女娃所在部落应该处于庙底沟文化时期,根据当地出土的彩陶推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分别属于鱼和鸟为图腾的不同部落氏族,炎帝所在的庙底沟类型正属于鸟图腾。
天幕特意放出庙底沟的彩陶,不仅仅有许多鸟的图案,日鸟结合的纹饰非常普遍。
这也是炎帝所代表的太阳崇拜的结合。
山西大禹度遗址就有出土“金乌负日”纹饰彩陶,从鸟图腾崇拜
,延伸出去的“金乌”和“精卫”,同音异注,被认为同为太阳崇拜。
女娃化身精卫,承载着鸟图腾意识,还寄托了部落子民对日光的渴求,延伸出太阳崇拜的意识。
其次,女娃化为精卫真的是因为怨恨不平才去填海吗
将“精卫填海”放在山海经的故事整体看,结合夸父化桃林等尸山、尸水、尸体的“化神”故事,可以得知,精卫具有“尸神”身份,女娃生前如据比之尸等人一样,身份高贵。
死后如刑天之尸“操干戚舞”、奢比尸“人面犬耳兽身”、夏耕之尸“操戈盾立”、祖状之尸“方齿虎尾”等一样,都是人身兽身或者兽身兽首,符合当时人格化的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这也是当时氏族部落制的特色;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继续填海,与其说是怨恨,不如说是尽职尽责。以尸神的方式,继续治理水患,保护子民,这才符合山海经中众多尸神依然保持生前战斗力的风格。
嬴政点头,认为这才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刑天之尸依然可以操干戚舞,女娃化为精卫依然聪慧自由,身为炎帝之女,这才符合女娃的身份。”
再结合现代科技,根据古气候学研究考证,在炎帝部落所生活的仰韶文化中期,是有一段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期。我国东部海域存在着2至3的高海平面,渤海到黄海、东海一带,都发生过海侵现象。此次海侵波及了大半黄淮平原,其中包括炎帝部落的发鸠山东南部。
天幕放出一则现代海平面上升图。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海水澎湃着,拍打着海岸时拍出惊动人心的声势。
一浪接着一浪,海浪越来越汹涌,也越来越高。
海水随着海浪的拍打,不断地吞没大陆。
海水往上蔓延,吞没了沿海的渔村,吞没了沿海的农田,还在不断进攻。
这样的海水入侵,比洪水还要可怕,因为它是咸水,人和牲畜都不能喝。洪水能泄洪,海水却连泄洪都没法泄。
人们哭泣着自己的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只能不断的逃离,只能祈求着神明的相助。
比人还高的海面巨浪,如怪兽张开大嘴吞没村庄时,吓得不少古人惊恐到浑身颤抖,甚至吓得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见过洪水的古人,只觉得这样的海水灾难比洪水还要更可怕。
再听到天幕介绍海水的可怕之处,听到治理海水的难度之大时,一个个眼含热泪。
“女娃,真是一位伟大的女神”
不识字的庶民想不出什么优美的词汇,憋了半天,用上了天幕使用过的词汇,含泪说出了自己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这样简单的词语,却让其他人感受到了共鸣。
“女娃真伟大,我要为她立生祠”
尤其是居住在海边的渔民家庭,本就知道大海的可怕,现在发现大海还会入侵内陆,更加畏惧。只能想着希望女娃,能来保护大家。
这一刻,大家终于清晰地记住,“精卫”不只是精卫,她的原名,叫女娃。
古时候的东海,可以理解为发鸠山东南部洪水泛滥的水域。女娃因为是农神之女,带着太阳与火的属性,亲自去遭受海侵的区域举办祭祀仪式来应对天灾,并且进行治水。所谓的填海”,填的是海水入侵。
虽然古人对女娃和精卫各种篡改,但是现代根据考据,还给女娃真相。
在曾经遭受洪水的发鸠山,现在有一座灵湫庙,专门祭祀炎帝之女。
灵湫庙有一副木刻对联
上联女娃理水,南经北纬,汇集神泉出灵湫;
下联漳源泻碧,西流东注,灌溉上党万顷田。
在女娃牺牲的地方,依然还在纪念,女娃是为了治水牺牲。她经天纬地,治理海侵,将往西入侵的海水重新引入东海,留给了后世万顷良田。
根据华夏西高东低的地形,这也是符合“西流东注”,能看出女娃当年治理海水入侵的方法。
“咳咳,我朝也有灵湫庙。”长子县县令刚看灵湫庙就觉得眼熟,但是那对联他们庙里又没有,但是地名又符合。
宋徽宗年间,民间发现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庙宇,位于浊漳河的源头。
而当地人认为,精卫是浊漳河的河神,这座庙宇就是祭祀精卫的。浊漳河所在的晋东南地区的长子县,正是“精卫填海”神话的衍生地。
大旱之年,长子县县令带领百姓去这座有女娃和精卫鸟塑像的庙宇求雨,大雨应祷而至,非常灵验。
这件事被地方官写入奏折上报朝廷后,宋徽宗认为此庙非常灵验,亲自赐名“灵湫庙”。这也是“灵湫庙”史料上最早的记载。
此后,宋、元、明三朝,灵湫庙都多次修缮扩建,当地人祭祀朝拜,不仅仅是求雨和河神,已经扩展至农业的方方面面,与其父神农炎帝一样被赋予了农业神性。
可能有人说,你非要给女神正名,是不是偏心
这个世界的最初,原本就是先有母系氏族,后有父系氏族。先有女性部族和部族首领,后才有男性部族和掌权者。
女性没有抹除男性的功劳,但是男性却篡改历史。
男性,到底是一己私心,还是在害怕女性这到底是谁偏心
嬴政的手轻轻敲击着桌案。
从汉朝往明清,越是限制女性、打压女性,男性反而越是衰弱。
大秦历朝历代出了不少手腕强势的太后,反而能度过一次次的危机。
就如同后世那比一个王朝还要长寿的医药世家一样,三个女强人可以为家族不断地续命。同样,强大的皇室女性也可以为皇朝不断续命,就如同隋朝的义成公主。
“大秦宗室日后娶妻纳妾,不论出身,以能力挑选。”嬴政郑重地看向扶苏、公子高等人。
又看向公主等人,说出了最重要的一条改变“大秦公主可以与公子接
受同等教育,并且拥有同等继承权,能者居之”
这一句话,在公主、公子和大臣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但又没那么多反对者。
一来,以始皇帝的强势,既然颁布了命令,就一定会实施;
二来,此时汉时的阴阳伦理等男女有别的限制还没那么严重,秦朝作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过渡期,大部分还处于“贵族”与“奴隶”的两极化状态,连活命都艰难,谁还顾得上其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也没破,大秦有没有第三世都不好说,还谈什么女皇不女皇。
淳于越目光微妙地看向扶苏,秦二世应该就是扶苏公子了,虽然未来已经没有了赵高和胡亥祸乱,但是有了女性竞争者,扶苏公子、或者说扶苏公子的下一位继承者,又会是谁扶苏公子能接受女性继承人吗
嬴政看向李斯“公主皇位继承权、女子受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等稍后细细划分,写入大秦律法,然后颁行天下。”
李斯作为实用主义者,非常淡定地接下又一个新工作“诺。”
其余人等此时依然满脸震撼,哪怕扶苏也有些心情复杂。
只有阴嫚公主,在父皇态度明确的支持下,大声喊出“陛下圣明”
嬴政看了女儿一眼,却对她的大胆并没有嫌弃,反而想到了大唐的公主们嗯,他的女儿们定然比大唐公主更优秀
随后一群公主们、百家的女工女弟子们仿佛被唤起心神,齐声大喊“陛下圣明”
她们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当这条律法被秦始皇的嘴说出来、当这条律法被写入大秦律法,女性的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才不会在后面随着时代和统治者的改变而被限制。
儒家、统治者,修改神话和史书,把女性上古神当做古代帝王一样,篡改是非,最终也导致了华夏的神话非常破碎,前后逻辑不通,不成体系。
比如女娲补天明明是天有不足,这里的不足被认为可能是陨石撞地球导致的大气层漏洞。对比上古时期恐龙的灭绝、以及我们现代空气污染造成的大气层黑洞,足以证明远古时期有一次来自太空的特殊天灾,但是当你篡改了女娲补天,连地球的历史也被篡改了;
女娲补天在前,你非要编一个共工怒触不周山,再让女娲去补天。非要盘古开天辟地,再有女娲抟泥造人。
可是地球的最初,并不是小说里那样的天地混沌。本就是先有动物,再有人类。从人类进化史来说,女娲整顿秩序、传播文明,才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女娃所在的时期有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内陆。女娃为了治水牺牲被改为好游玩溺水,后来还记载成为又是被安排取印章、又是为了爱情,再次颠覆了历史,也篡改了地球的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在不同时代,气候与现代不同,气温也分别有温暖期、寒冷期等等。比如唐朝处于温暖期,温暖期雨水丰沛会带来粮食增产,每一
次的温暖期都会带来盛世;
而明朝位于小冰河期,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会导致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
大明的灭亡原因这么多
怎么又来了一个
最重要的是,凭什么唐朝是温暖期可以带来盛世,到大明就成了寒冷期带来亡国
“老天对我大明不公”老朱愤怒
李世民先是想笑,但是笑到一半,想到了大唐最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之后,同一个盛世之君带来的“安史之乱”,李世民又笑不出来了。
“天时地利人和,老天都这么给你创造机会,李隆基竟然不知道珍惜”
今天的李世民,又想打孩子了
他打不着,但是武曌打得着。
“朕也是觉得,大唐这几年越来越热,尤其是长安,格外闷热。”
武曌迁都洛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安郊区的树木,在隋炀帝时期为了建造行宫砍光了,导致长安城没有树木绿化降温,每逢夏日格外闷热。而且长安城人口密集越来越大后,排水不及时,夏日有了闷臭异味,连皇宫也不能避免。
但是洛阳靠水,气候上就凉快许多。
虽然这个理由大臣们不相信,编造了各种政治理由,但是武曌不在乎。
她年纪大了,为了住的舒服点,还在宫中种了许多牡丹花,怎么开心怎么来。
“李隆基大概不懂雨水对农耕的重要性,这样,去洛阳周边农田感受感受。”武曌也不打人,把李隆基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隆基“”
上一次天幕结束当了一周的宫女,这一次天幕结束,又要去当农人吗
他这是在受什么见鬼的刑罚
而上古时期,同样有气候的变化。
天幕放出了地球的地图,随着气温的变化,做出了蓝色海洋、绿色植被和黄色沙漠等地理位置的变化。
末次冰期自12万年前结束,此后,气候逐渐变暖,与如今的气候类似。
9000年前,全球均温开始超过现在,并在8500年前进入到一个温暖期,那就是女娃生活的时期“仰韶温暖期”。
在仰韶温暖期内,全球均温比现在高2c左右,当时的东亚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全球升温带来的第一个副作用,就是南极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海水入侵,但是黄色沙漠区域也随之缩小,边缘的草原因为雨水充沛植被越来越旺盛,适合耕种的地方变多。
当东亚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仰韶文化因此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
远古人类同样也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开始有了闲情雅致做艺术品。仰韶文化的彩陶进入了发展阶段,做工相当精美,装饰图案多种多样,也有了猪狗鱼鸟等动物图案。
但是时间进入5000年前左右,仰韶温暖期结束,气候开始转冷,全球均温逐渐下降23c,比现在的全球均温低12c。
这种干冷的气候将延续1000多年,到4000年前左右才结束。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位于这个寒冷期内,所以这个寒冷期,也被称作“尧舜寒冷期”或者“尧舜小冰期”。
这一时期,因为气候变冷,农业生产艰难,制作彩陶的工匠在战争中死去,曾经精美的彩陶变成了朴素到毫无花纹的陶器。
曾经雨水充沛的森林也退化为草原,曾经能养活羊群牲畜的植被越来越少。大家为了抢夺生产资源,开始频繁战争,几乎全民皆兵,进入了征战时代。
每一则神话的背后,都记载着一段历史。
这些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的历史,也是地球的历史。
“原来,气候与战争,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玄烨并不怀疑,他记得祖上说过,关外的寒冷和生存艰难,也是老祖宗努尔哈赤坚定要南下的原因。
明末时期,关外格外寒冷,实在是难以居住。比起北上,当然是温暖的中原和南方更有吸引力。
在老天爷的逼迫下,他们逼了自己一把,也逼走了走到末路的大明皇室,最终成功易主。
玄烨并没有太骄傲,而是眉头紧皱。
其他的可以解决,可是这样大的气候变化,该如何解决哪怕是预警,钦天监能做到吗
比如为什么人类始祖都是女性因为地球上本就先有母系氏族,后来才有父系氏族。
当你篡改历史,只从父系神计算,那你就缩短了人类自身的历史,至少要少计算几千年</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